学习苗文有什么用


我是一位苗族同胞,自从高二接触苗文以来,至今已经有五年时间了。在此,我结合一些自己学习苗文的经历,针对学习苗文到底有什么用,值不值得学习的问题提出我个人的一点见解,希望能给有着相同疑惑的同学提供一些参考。

本文主要以苗文在语言、文化、人际交往和经济上的作用来展开叙述。字数2180字,阅读完约需7分钟。

文字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交流,其定义为:文字是信息交流的图像工具。文字,是语言的书面表达符号,是信息交流的工具,同时蕴含一定意义与审美价值。和其他文字一样,苗文自然也是一种交流的图像工具,是苗语的书面表达符号。所以,学习苗文,首要的功能就是帮助学习苗语。现如今,越来越多的苗族人已经不会说自己本民族的语言,随着时间推移社会发展,这种状况正在呈现愈发严重的趋势。而学习苗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守住苗语的基础,更进一步可以纠正发音,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了解苗语的典故等等。语言的意义大体是一致的,苗语也一样,其作用在这里就不多加赘述。举个例子,不会苗文的同学基本没人知道苗语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也就是苗语的八个调。然而,这在会苗文的同学看来,却是连基础都算不上的常识。一个人表达能力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和他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密切的关系,会说汉语并不代表你会写作,同样,会说苗语也不意味着你能下笔成章。书面语言,其逻辑严密性,要比口头表达严谨得多。学习苗文,可以锻炼你的苗语表达,同时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语文有着相同的功能。许多时候,和别人交流困难,并不是你们听不懂彼此的语言,而是理不清彼此的思路。你可能觉得自己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但是别人却觉得你说的都不在点子上。这时,就应该反思自己的语言表达、思维逻辑是否出现了问题。

文字和文化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字因其书面形式的特点,具有长期保存的天然优势,是文化传承、创造、发展的重要载体。苗族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但是若要说出具体的存在形式,则大多存在于老人的口中。在信息爆炸的现代,即使信息交流、加功的功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我们却依旧要用这样口口相传的形式去学习、传承和发展自己的文化,未免过于原始。刀耕火种的时代已是过去,如果继续以这样高成本、低效率、兼容性差、出错率高的方式继续走下去,文化传承都已岌岌可危,何来发展与创造。学习苗文,可以将我们的文化产品转换为具体的图像信息,其交流、存储、加工之便利,不可同日而语。虽然,汉字、英文等也可以作为苗族文化的载体,但是翻译过程中,难免或多或少地流失掉一些属于它本身的精髓。就像英文记载的汉语古诗词,没有汉字本身的意味一样深刻,其他形式的表达,也不能体现出苗语原汁原味的感觉。

人际交往方面,即使苗语存在三大方言,N多种书写形式,但是不可否认,苗文在促进交流方面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举个例子,只会苗语的两个不同方言区的同胞之间交流,只能通过第三者的翻译;但是如果都会苗文,就可以借助互联网上的翻译软件自助翻译。其次,不同地区的苗语口音差异较大,但是如果用同一种文字,就可以借助文字的功能进行交流。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也曾经遇到过互相听不懂对方话,却可以用文字交流的情况。对于普通人来说,用于人际交往是苗文最主要的用途,毕竟我也没见过多少人专注于研究苗语或者通过苗文传承苗族文化,反而会有很多人用苗文在QQ群、微信群,脸书(Facebook)等社交软件上交友交流。此外,学会苗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同胞之间的认同感和自己的民族自豪感。之前听过一个笑话,大意是说,一回族同别人发生矛盾,回老家请来同胞当救兵,救兵到达后发现他吃猪肉,果断原路返回,理由是“你吃猪肉,不是真的回族,咱们不是一块的”。似乎没毛病。同理,你说你是苗族,连自己的民族文字都不会,要是自己本身是文盲还可以理解,不然就很尴尬了。

经济方面,相对来说就更不乐观了。然而,这也是很多人所说的“有没有用”的重点和最直接的体现。似乎,很多同学说的“有用”就是可以变现,直接转换为经济利益,所以在文化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学习苗语没用就是不言而喻的现实。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一个民族最初的强大是经济的强大,即富有;再次的强大,是文化的强大,即富强。你看中华民族在党的领导下走过的历程,不也是这样吗?从1949年建国到改革开放,我们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如今习近平新时代,我们逐渐实现强起来。所谓物质决定文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现阶段苗族同胞本就普遍贫困的情况下,要求文化经济的强大是不是不太合乎情理。这里引用从《苗族通史》中看到的一句话,“看过苗族服饰精美的装饰工艺,人们一定会认为,这是一个极为发达殷富的民族。......不过,从其精美的服饰装饰工艺可以推断,苗族确实有过一段极为繁荣强盛和高度文明的辉煌历史——过竹-《中国苗族文化》”。省略号能省掉的是千言万语,省不掉的是那一段血与泪的历史。曾经的物质经济留下了精美的服饰,曾经的精神文化留下了《指路经》、婚礼、起名、丧葬、祭祀等丰富的习俗,在现在许多贫困地区,精美的服饰似乎不太可能,但是坚守的习俗却未曾改变,也许,这就是物质经济和精神文化的一个真实写照。物质经济发展起来后,精神文化的消费必将是不可或缺的产品,在现在很多同胞还在为一日三餐奔走劳累之时,要让大家为精神的享受买单肯定是困难重重,但是将来,未必如此。此外,文化产品转化为经济利益并非一朝一夕,学会苗文,并未入门,想着靠苗文就能过日子,和想着上了小学就可以衣食无忧一样。

长路漫漫,与君共勉,加油!


Xab Lauj 100 8 0 2019-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