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苗族文化与教育



身边很多谈论苗族文化的声音,却少有讨论苗族教育的,可是,文化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我就自己接触到一些方面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文化可以是知识文化(如:说某某人有文化),也可以是文化修养(如:某某有知识,没文化),还可以是群落集体的精神记忆(本文所说苗族文化基本都是这一块的)。生活中很多时候,很多人讨论苗族文化,基本都是围绕着民族习俗(婚礼、节日、丧葬等)、民族歌曲(原生态山歌、礼仪颂歌、对唱情歌、芦笙调等)、民族舞蹈(芦笙舞),这些是都是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不断进化,扬弃后形成的民族精髓、核心标志,用苗族文化来概括也是言简意赅,苗族文化内容磅礴浑厚,魅力无穷,只是我发现,在对这些文化的传承、解读上,有许多不太完美的地方。而这些问题,在当代教育水平得到普遍提高的今天变得日益棘手。以下,笔者以自己的所闻做一个简短的分析,如有不恰之处,还望读者不吝指出!

苗族作为一个历史源远流长的民族,厚重的历史背景是解读文化的基础知识,但是因为过去很多民众接受到的教育及其有限,对历史的了解仅限于近几代,限于一个家族、一个地区等等。这一方面有教育落后的原因,一方面也有对历史不够重视的原因。如果要靠这些有限的历史知识,来解读习俗上传承下来的很多东西,往往是捉襟见肘的。举个例子,葬礼仪式上,有一个环节是”ntaus suav rog“,译为汉语是”打汉兵“,虽然每次葬礼上都有这个环节,而且重复很多次,”ib hnub peb rog, ib hmos peb rog“,但是对于为什么要这么做,基本上没有听到过谈论和解说。按照我的所见所闻,这一环节是因为过去苗族民众经常和封建统治力量发生战争,很多因为战争去世的族人的葬礼都是在战场中进行的,这一环节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敌人的恐吓,是对后辈的教诲,老一辈用葬礼的形式记录下战争的残酷,警戒后辈不可忘记。但是如今,虽然形式上可能依旧保留,但是其内涵已经无人知晓了。这是教育上的一个过失,很多文化的传承都走了形式教育这条路,只知道怎么做,却不知道为什么要那么做。而现在随着新生一代的成长,他们都普遍接受过中高等教育,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有的就会想弄明白其中的缘由,但是老一辈却没人可以解读出来;而有的则因为不知所以,就认为这些习俗是一些落后粗俗的文化,使得民族文化遭到摒弃。

与上述所说相同的还有很多民间古训,如" mus ua nyab txhob tig saib qab, saib qab mam mus ua neej tsis zoo",译为"出嫁时别回头看,回头看会导致婚姻不幸福",如果不明白其中的缘由,就普遍的认为这是存粹的迷信,并无任何道理。但是,可别忘了,苗族本身作为一个曾经高度文明,有过辉煌历史的民族,民间古训中很多句子都是经过艺术手法加工的。说话粗糙并不招人爱,何况是对至亲至爱,父母叮嘱即将出嫁的女儿,难道能说“出嫁之后就算收到什么委屈也别回来了,回来我们也不能陪你过一生,你终将要去过自己的日子的”,因为不能,所以只能含蓄的委婉的告别“出嫁时别回头看”。生活中不乏很多这样的例子,只要你抱有一颗认真、严谨的心去体会,一定会收获颇丰的。从这里也似乎隐隐约约看到文化的断层,一定的知识基础是文化加工的前提,老一辈用加工过的古训来训诫后辈,却没有解读其中释义,尔后遇到兵荒马乱的年代,文化教育遭到破环,古训还是古训,其中的意味却没人理解了,逐渐成了没人理解的天书。教育对文化有传递、保存的作用,教育一出现问题,文化就很容易出现断层。

在芦笙曲调、礼仪颂歌、山歌中,也有很多按照形式不断传承下来,却少有人去解读的内容。老一辈的礼仪执行者,很多只学习了礼仪程序,却没有深究礼仪缘由,导致文化传承空有其形,实无其魂。我真切的希望,随着族人所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能有人去深究文化传承中的死角,那一片深沉、厚重、神秘的文化海洋,不能变成死水。毕竟,除了能歌善舞、美丽善良,我们也需要去守护、去发掘一个民族最核心、最深切的文化底蕴,那是我们的原动力,其他都只是表现形式和发展啊。自己的文化底蕴,却要依赖于别人来记载、解读,实在是悲伤。“苗”从“草莽、蛮夷”的说法到“第一个种植水稻的民族,是田上种草”的说法,从自己的无声抗拒,到欣慰,这其中的滋味,谁能体会。“蚩尤”从千古罪人,到与炎黄平起平坐,其中的曲折,也不是唱跳rap就实现了的。

在近代激烈的文化碰撞中,文化的深层核心是其竞争力的源泉,对底层原始文化的解读,影响着其开支散叶。没有什么比自己误会自己,自己冤枉自己更难受的了。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大力发展教育,教育对文化传递、保存、传播、交流、选择、提升、更新、创造的作用是永恒的。我想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听到更多的苗族教育,而不仅仅是苗族文化,抛开教育谈文化,就像上战场不带兵器一样!

想写这篇文章很久了,一直没空来好好整理,今天终于写出来了,也算是给自己的一个总结吧。

Xab Lauj 83 3 0 2019-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