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历史概况 hmoob keeb kwm


 一、神州土著

1、发韧济淮

苗族远祖蚩尤最早居住在原太皞、少皞氏活动的地域,即黄河下游与长江中下流之间的济水、淮水流域一 带,也就是今天的山东西南部和河南东部。

2、蚩尤作兵

蚩尤率族人开掘葛卢山铜矿,研制发明了剑刀矛戟大弩等兵器。苗族先民在蚩尤率领下,不仅开冶炼兵器之先河,而且创制了刑法和宗教。蚩尤的三大发明,说明远古时期的苗族文化就已经相当发达。

3、一统九黎

史载蚩尤因造五兵而威振天下,万民钦命,各部落纷纷与蚩尤结成联盟,形成了史称“九九八十一兄弟”的强大的九黎部落联盟。

二、逐鹿中原

1、“九隅之争”

正当蚩尤九黎部落逐渐向黄河中下游平原扩张发展时,与来自甘陕黄土高原的炎帝神农氏部落不期而遇,开始他们和平相处了一段时期,后来在今河北、山东一带发生了激烈冲突和争逐,蚩尤驱走了炎帝,夺取了炎帝曾占有的黄河中下游的全部疆域,即史书上说的“九隅无遗”。
2、涿鹿大战

黄帝九战失败后,遂联合炎帝,共同进攻蚩尤。公元前4600年,黄帝大军与蚩尤部队会于涿鹿,一场空前激烈残酷的大战随即拉开序幕。黄帝以“熊、罴、貔、貅”为先锋,命善于蓄水行雨的应龙攻打翼州平原。交战伊始,应龙掘开河堤放水,蚩尤急令风伯、雨师助战,顿时黄沙滚滚,风雨漫天。此时,黄帝军中走出一个玄女“魃”,施展旱魔之术,将风雨停了下来。蚩尤败北,部众或参与“釜山结盟”,或南下组成三苗国。
4、画像服众

蚩尤虽战败被擒杀,但其余威尚在。蚩尤死后,天下大乱,黄帝画蚩尤的像以威慑天下,人们都认为蚩尤没有死,于是天下八方万邦相继归服黄帝。

三、悲壮迁徙

(一)流徙“斗南一莫”

蚩尤兵败被杀后,九黎部落被迫离开“甘丹地坝”(同海相连的平原),迁离位于黄河、长江下游之间的东部平原地带,向西南迁到“斗南一莫”(大江边),聚居长江中游地区。

(二)三苗兴衰

1、德复九黎 南退长江中游的九黎部落余部,重新组成了三苗部落集团,他们继承九黎的刑法、宗教等文化,休养生息,重又强大起来。

2、三苗疆域

三苗,与距今四五千年左右的尧、舜、禹同时代的苗族先民部落集团,史料记载他们的生活区域是“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水”,大致处于江汉、江淮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南北、洞庭彭蠡之间的辽阔地域内,即今天的河南省南部、安徽省西部,以及湖北、湖南、江西三省。
3、丹水之役 帝尧陶唐氏欲禅位天下于舜、尧子丹朱不满,三苗首领同情丹朱,强烈反对尧的决定,尧杀了三苗首领并放逐丹朱于丹水,三苗余众迁居丹水支持丹朱,尧即发兵征讨三苗,大战于“丹水之浦”,即今河南西南部和河南、湖北交界处,三苗兵败。

4、分迁西北

三苗在江淮荆州一带,数次举兵反对舜,舜了解情况后,建议尧帝强行迁徙部分三苗部落到今甘肃省内的“三危”大山附近,中国西北地区便有了三苗后裔。

5、南放驩兜

丹水之役失败后,在三苗部族支持下,驩兜始终反对尧禅位于舜,于是尧帝就把驩兜及其部众流放到今湘西崇山附近,企图以此来分化江南蛮众。

6、干戚服苗

三苗部落每每不服华夏部落集团号令,禹请命调兵征讨,舜帝不准,认为“谕教”未成,于是舜帝修文教三年,编演手执兵器的舞蹈,三苗因此而请求臣服。

7、巡狩苍梧

舜帝在三苗臣服后,深入三苗腹地抚慰各部落,他带着娥皇、女英二妃,泛舟洞庭,溯湘江而上,直达苍梧九疑,后长眠于九疑山。

8、禹灭三苗

大禹继舜帝位后,以三苗不服君令为由誓师伐三苗,三苗举众反抗,血战有日,惊天地泣鬼神,天降血雨,夏天冰冻,地裂喷泉,五谷变种。后三苗首领中箭身亡,留师大乱,禹军趋势屠杀苗师殆尽。自此,三苗部落联盟解体,大部避居山林沼泽,开始向西南山区迁徙。

(三)荆蛮融楚

1、荆蛮疆域

三苗集团被分化瓦解后,分布于荆州(洞庭湖南北,即今鄂、湘二省及邻近地区)的广阔山泽和偏远地带的三苗后裔,经过数百年繁 衍生息,复又强盛起来,并与中原地区时有接触和冲突,被称之为荆蛮(或“蛮荆”、“荆楚”)。

2、成汤降荆

商朝成汤时期,商朝军队攻占河南南部地区后,乘胜南征荆蛮,荆蛮一度被迫归顺商朝。

3、武丁伐荆

成汤死后,商朝内乱,政治衰败,荆蛮摆脱商朝控制。盘庚迁殷后,商王武丁励精图治,国力增强,在征伐西北、西南地区同时,对荆蛮发动大规模战争。商军从河南进入湖北,深入荆蛮腹地,打败荆蛮武装力量,并俘获大量人口北归。

4、南巡不返

西周初期,荆蛮经过商末脱离朝廷自由发展后,成为周朝南方劲敌。周昭王发动了三次征伐荆蛮的战争,第一次过汉水南下,遇激烈抵抗而失败;第二次所带周朝劲旅,在汉水一带全军为荆蛮所歼;第三次征讨,昭王亦客死南国江水中。

5、荆人来贡

周穆王即位后,两次出征荆蛮,曾涉江汉过洞庭,经过激烈攻战后,深入湖南,抵达周昭王曾到过的荆蛮腹心地区,荆蛮势力大大削弱,被迫归顺周朝,称臣进贡。这种局面维持近百年时间,后因厉王残暴,荆蛮趁“国人暴动”之乱,奋起反抗。周宣王即位后,派大将方叔率全国军队倾巢出动以征荆蛮,经鏖战,荆蛮战败,被俘大批人口,被迫归服周朝。

6、分支建楚

楚族先民系三苗集团和荆蛮集团中的分支,其始祖鬻熊于西周初年受封建国。其始国土方圆百里,后任楚王的筚路蓝缕的精神,南下荆山地区,于荆州之域拓土扩疆。

7、楚地千里

楚立国后,即着手征服邻近土著“蛮”族,西周中叶开始控制长江中游,随后对江汉的苗族先民“群蛮”、“百濮”加以征服,继而远征湖南澧水、沅水流域设黔中部,至楚成王,一举征服洞庭湖以来“群蛮”,版图扩张至湘水、资水中游,楚疆已有千里之阔。

8、南并蛮越

楚悼王时,楚相吴起率大军沿洞庭湖东部南下,他包括苗族先民在内的“蛮越”并入楚国版籍,楚国拥有全部洞庭湖,地域扩张至九疑山及邻近的五岭南北地区。

9、夜郎古国

据史载,夜郎国是以苗族为主体的未纳入汉朝版图的西南强国,“东接交趾、西有滇国、北有邛都国”,其范围包括今天湘西、川南、重庆、桂林、滇东北及贵州全境。《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自此,几经演变,“夜郎自大”成为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成语。

10、庄蹻王滇

楚建威王时(前339-329),楚国大将庄蹻奉王命拓疆西南。庄蹻率大军溯长江而上,一路攻城拔寨,略取黔中郡以西地区,一举征服夜郎,并改名夜郎为牂牁。最后到达滇池这块肥美的地方,实行军屯,与当地民众一同开发云南,并占据此地,自立为王,史称“滇国苗王”。“楚雄”一名,即楚将庄蹻的后裔传名。庄蹻入滇,也奠定了乌蒙山苗区的雏形。

(四)聚居武陵

在经过商、周、春秋、战国的朝廷军队多次讨伐后,部分“荆蛮”、“群蛮”、“百濮”等“蛮”族与楚人一起消融到华夏族中,但大部分“蛮”族避住山区,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点,形成了荆、雍二州的“盘 瓠”蛮,而武陵山区成为“盘瓠”蛮的主要聚居地区。

(五)迁徙大西南

1、苗族迁离武陵示意图

自秦汉开始,一直到清朝初叶,由于战争及灾害,苗族从聚居地武陵五溪地区,陆续西迁贵州(东部、东南部)、四川(东部、南部),南迁湘南、桂北,再由黔、川、桂入滇,或由川、桂迁徙聚居贵州西部和南部,形成了贵州内苗族主要聚居地的分布格局。

2、苗族第一次大迁徙

秦汉至南北朝时朝,封建王朝长期实施民族歧视政策,发动了一次又一次讨伐武陵苗五溪蛮的野蛮战争,给武陵五溪地区的苗民带来深重灾难,广大苗民流离失所,纷纷向外逃难。其主要流向是走入贵州、重庆、广西等地区。

3、苗族第二次大迁徙

唐宋时期,由于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不断发动对苗族的讨伐战争,迫使苗民西迁南逃。除武陵五溪及其夜郎、牂牁地区仍为苗族的主要聚居区外,苗民开始大面积迁徙流离,先后进入黔西、川南和桂北。

4、苗族第三次大迁徙

元明和清初由于受到中央正权和汉族的挤压,开始是苗民分三路迁入贵州,形成黔东北、黔北、黔西、黔东南、黔南等苗族聚居区,其后又分三路迁入云南,即由黔西南兴义一带迁往滇东南文山,由川南进入滇东北威信、彝良等地。此次迁移,逐步形成了武陵山区、苗岭和大娄山区、乌蒙山区、南山山区和云岭东南山区等苗族五大聚居区的新格局。

5、盘瓠种落

帝喾高辛时,犬戎族入侵,高辛帝畜狗盘瓠猎杀犬戎首领,娶高辛公主为妻,生六男六女自相婚配繁衍后人,至秦汉时,其后人散居于武陵、长沙、庐江郡,时称“盘瓠种落”。

6、麻阳熟苗

麻阳古称苗疆,是苗夷杂处之所,自隋唐后,封建王朝逐步加强对麻阳的统治,使麻阳成为朝廷围征湘西苗民的前哨地区,成为所谓的“熟苗”区,至今尚有“五溪蛮”后裔28万余人。

7、黔西“喇叭苗”

明初,朝廷实行“调北征南”讨伐苗族,不少苗族被调远征,后来就留住他乡。当时,湖南城步、武冈地区有一批苗兵由胡大海率领,被征调到贵州西部戌守,后留居晴隆、普安、郎岱、水城等县,其后裔成为当地“喇叭苗”的一部分。

8、川南“六寨苗”

清康熙初年,吴三桂先后征调川南三千苗兵、广西苗兵讨水西,后川南苗兵后裔形成大定府新龙、八普等六个苗寨的“六寨苗”,广西苗兵后裔定居修文、平坝一带,史称“素苗”。

9、海南苗民

海南地方志载,明伐从广西征调苗兵讨伐不服统治的黎族,事平后,防守乐安城,其后裔散居山谷,仍称苗民。

10、贵州西江千户苗寨

目前最集中的苗族聚居群落。地处雷山县城37公里处,民居为木质杆栏式多层半边吊脚楼,被誉为“天然民族博物馆”。

四、漫入东南亚

1、越南赫蒙族

越南苗族自称“赫蒙”(HMONG),明清时自中国云南迁入,是越南第七大少数民族,有人口78.8万余人,主要分布于中越、老越边境临过13个省份。

2、赫蒙抗法

苗族迁居越南后,并没摆脱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和苦难的生活,因此发动了一次又一次起义斗争,尤其是法国殖民注义者占领越南后,他们的反抗更加频繁,仅1886年至1922年的36年里,就举行了6次大规模的反抗斗争,并在长达数十年的抗法、抗日和抗美战争中,为争取越南独 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3、老挝“老松族”

19世纪初,苗族自中国、越南迁居老挝后,成为“山顶上的老挝人”(老松)的一部分,老挝苗族人口达31.5万余人,占老挝总人口的60%左右,主要分布于老挝北部山区。

Xab Lauj 109 0 0 2018-04-01